世锦赛李冰洁报项跨度如此之大,堪称铁人,背后的艰苦训练,难以想象
新加坡世锦赛中国游泳队的李冰洁,共报了4项,包括200自、400自、800自、1500自,再加上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,还真是称为“铁人”一点都不过分。报项从200米一直兼顾到1500米,跨度如此之大,其实背后训练上的残酷才更可怕。
一、相比长距离,最难拿捏的是200米自由泳
200米,被广泛认为是游泳项目中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,完美地卡在了一个“痛苦区”,即要求极高的速度能力,又要有出色的耐力,同时对技术、节奏和战术策略的要求都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。它不像50或100米这样的短距离项目更侧重爆发力,也不像800和1500米这样的长距离更多地依赖节奏和耐力,无氧和有氧的结合点是个关键,前50米冲一冲,第2个50米保持速度,而第3个50米时,乳酸开始积累,这时候即要保持速度,又要抵抗疲劳,是最折磨人的游程,这时也是技术开始出现细微变化的关键点。
更重要的是,200米有3个转身,其中任何一次处理不好,都会影响比赛成绩,而这在长距离项目中却并不明显,可以通过途中游的优势找补回来。
体力分配和节奏策略方面,每个50米要怎么游,怎么保存体力最后冲,这需要非常多的大赛经验。比起短距离的全力冲刺和长距离的稳定配速,200米的策略更为复杂,技术容错率极低,也更考验有氧和无氧的混合供能,对心肺要求更高。
二、训练上的差异
200米主要依赖无氧糖酵解系统,强调爆发力和速度耐力。平时的训练中会加入更多高强度间歇训练,并注重耐乳酸能力,以应对比赛后半程的疲劳。
400米介于无氧和有氧之间,李冰洁在400米自由泳中调整战术是她能反超莱德基的关键,前半程提高游速,减少与顶尖选手的差距,后程再依靠耐乳酸能力冲刺,这也是她增加了长距离训练的优势。
800米、1500米依赖有氧耐力更多,平时的训练重点在于持续稳定的划频和体能分配,同时加强水下划水技术效率的优化,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游泳,以减少能量损耗,将最佳配速持续保持到最后。
1、针对长距离游泳的有氧训练
可提升氧气的摄取量,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,包括:间歇游训练、低强度长距离训练、无氧阈训练、最大摄氧量训练。
2、针对短距离的无氧训练
指在肌肉“缺氧”的状态下进行剧烈的运动负荷强度高、瞬间性强。包括:耐乳酸训练、乳酸峰值训练、磷酸原训练
(速度/爆发力训练)
3、针对200及400“最难项目”残酷的混合供能训练
在接近无氧极限的强度下,调动有氧能力来支撑,身体要经受着无氧代谢的剧烈冲击和有氧系统的极限考验。这种在乳酸“火海”中维持调整的能力才是最核心的挑战训练内容,而李冰洁却要反复进行这些多样化的训练,以保证对各种距离的比赛项目中,对乳酸阈值配速的精准把控,对速度的细微变化的感知和调整能力要求更高。
不仅要专注于长距离有氧,还要把重心放在提升速度上,这对她的200自和400自其实反而更有利,只是这样的艰苦训练与其他常规项目选手大有不同,更累,更难,更多极限这就是多线、多项目、大跨度发展的必经之路。
23岁的李冰洁,看上去瘦弱,体内却蕴含着巨大的潜能,不仅有着稳定的情绪,而且她有着清晰的目标,正如她在采访中说的,”莱德基已经29了,她都能一直在游(这里指的是一直在不断创造新的世界纪录),我也可以“
曼联虽然在引援方面已经在锋线的位置上花费了超过1.5亿欧元的转会费,但是在清洗球员方面的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,目前已经明确无法在新赛季获得机会的球员当中,只有拉什福德以租借的方式离开了曼联,其余的球员当中包括桑乔、安东尼、马拉西亚和加纳乔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。曼联引援工作已经必须要溢价或者支付违约金...